Jul 22, 2013

沉默的母親們


這篇寫得很認真,只是雜感,來自對於台灣文化趨向單一化的厭惡。

我不喜歡「漢」、「華」這兩個詞。漢朝、漢族、漢文化;華夏、華人、華文。在台灣,自稱「漢人」幾乎僅用於相對於各原住民族的種族定義,無論閩南、客家、外省,皆為漢人。然而我們真的是漢族人、所謂的「炎黃子孫」嗎?

仔細去檢視「華人」、「漢族」的歷史,就會發現裡頭充滿了暴力與父系霸權。「漢」用以代稱以華夏諸部落為基礎擴張、建立的文化共同體,始於漢朝。在漢朝之前,這個由黃河流域的北方諸部族建立起的體系多稱為華夏。相對於華夏的則稱為夷,夷這個字就是背著弓箭走路的人,也就是敵對部落的、被認為不符諸夏禮儀的人。

這是中原的上古時期。然而這些東西,其實跟我們沒什麼關係。許多台灣人以中華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在文化上自我定義,是的,文化上台灣福佬、客家族群確實傳承而根留了河洛語言,但我們的文化中多少有融合的成分──例如常被提出的例子是地基主信仰,源於早期移民對平埔族在地祖靈的敬畏;例如客家傳統建築的獨特;例如媽祖信仰和三山國王信仰等閩粵移民特有文化。

從民族學談,在過去被討論許多的基因與血液研究中,顯示中國北方人種和日本、韓國源頭相近,胡漢本一家,都是蒙古起源;而大致以長江為分界的南方,基因型態比人們原先預想的差異更遠。「百越」,東南原住民諸部族,是屬於南島語群的,亦即和現在的泰國、越南人基因相近,有學者認為南島民族正源自亞洲大陸南方,八千至六千年前一部分渡海至台灣,發展諸多不同部族,其後數千年間從台灣航向南方諸嶼,擴散為今日南島語族。

文化上亦有佐證。楚辭譯錄下的《越人歌》原發音的意思即是透過泰語破譯的(因而現代學者才得知「山有木兮木有枝」是楚人為對句格式加上去的句子),語言推測屬壯侗語族,與漢藏語系無關。古代越國滅國後南遷與古閩族融合為閩越族,後經閩越國為漢朝所滅、魏晉士子南遷逃難、唐代軍隊征服等歷史因素,才逐漸漢化而自認漢人。

整個閩、粵族群的歷史,就是文化滅族的歷史。基因的溯源發現,福建人的父系基因較多來自北方族群,而母系基因則幾乎都來自在地南方族群──也就是閩粵男性較少留下他們的基因。這顯示在漢人南渡後發生的兩種可能(也可能並存):一是外來少量的漢人挾較高社經地位納娶較多在地女子,二是透過武力征服或奴隸制度打壓在地族群,使可生育之男子數量減少。而在下一代,擁有高社經地位的混血兒子留下後代機率較大,便將漢人父祖的基因傳了下來。

在台灣,明清時期渡過黑水溝的先民與台灣原住民混居,因而漢化了多數平埔部落。林媽利教授的血液研究發現台灣人的母系基因來自福建的仍佔多數,似乎與我們對歷史的所知有些扞格,因此有一說是:西部平埔族群多為南島群和閩越族的混血,也就是在漫長歷史中無數的時間點,善航海的越人一再混入島嶼,他們身上的閩越漢混血福建基因,早已進入許多平埔族群的基因譜中。

上述這些祖源說法其實都已經被討論許久,也成為一部分獨派用以支持「台灣人族源與中國人不同」的論述基礎,但我不做這個論述(現在的福建人廣東人除了沒有台灣的平埔血統之外,還不都是同樣的族源?),而血統也絕不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我想說的是母親的歷史。

我不是科學家,只是讀到了這些資料。假設這些說法皆為真,從福建人到台灣人,我們的祖先確實認敵作祖了。所有人都逐漸冠了漢姓、講了漢語,多數都忘了自己不是漢人。母親在歷史中一直沉默,從少數漢人父祖之後代代傳下來,漢人的血統在我們的身上相當淡薄,來自母系的一切仍舊不被記述,而我們以為河洛古語就是我們的祖先文。沒有基因的消滅,只有文化的消滅,能使一個族群不再是它自己。

國族本就是一個集體想像。我們的祖源如此歧異紛雜,卻萬流歸一的名之為「漢」、「中華民族」,正是歷代統治者為鞏固漢文化之優勢地位而採取的文化侵略。國民政府來台早年的禁方言政策、要原住民改漢姓及「矯正風俗」的漢化政策、至今仍存在的獨尊中國史教育政策,都是我們親身經歷過的。漢化再漢化,讓後代歸順於這個優勢文化體系。

我的父系祖先是福佬客,閩西地區的客家人,後來和福佬人混居,講福佬話,忘記自己是客家人,但菜式還記得客家菜。十七代的本省家族,幾乎不可能沒有平埔血緣,但族譜上沒有女性。「民族」和「文化」之中存在如此多模糊,族群認同與其說是基於種族和語言的判定,毋寧說是源自共同歷史造就的集體經驗。

只是有時,集體經驗中的某些篇章散佚了,於是你的溯游在中流轉錯了彎。統治者喜歡讓你彎到炎黃傳說那邊去,在那裡,你找不到母親。

好了,我們已經數典忘祖了,我正以敵人的文字悼念我無法得知面貌的女性祖先。我長得像母親,母親長得像外婆,三代母女同張臉。女人無論自己姓什麼、孩子姓什麼,都是媽媽的女兒。在東南亞外籍配偶、跨國勞工來到我們的島嶼上時,最令我不解的,便是台灣人對東南亞人的嚴重歧視,說他們黑,長得奇怪,講話難聽。

多數台灣人的祖先就是長這個模樣,說這個系統的語言。在蔥鬱多蛇的丘陵地上火耕漁獵,我們紋身斷髮的越人祖先,也是這樣不斜飛的雙摺眼,寬闊的厚鼻嘴。有越南血統的新台灣之子?哪,血緣比你跟馬英九的血緣近多了呢。

中原漢人習慣給異類貶抑稱呼,南方為蠻,北方為胡,外國叫番邦,總之沒受漢人洗腦教化的就是壞的,未開化的。等你認賊作父,恭喜你就是文明人了。我們數百代前被文化滅族,如今正可悲地幫著中華民族作同樣的事:對台灣原住民進行文化滅族,以及要東南亞母親的孩子對母系之根失憶。

否定母親,難道不是對自身的否定?在這座島嶼上,紛紛擾擾地燒著流離與苦難,焦慮著飄移不定的國族認同。祖母生為日本國民,母親生為中華民國國民,而我這輩的多半只自稱台灣人。台灣人又是什麼意思?即便最有資格,可原住民極少自稱台灣人,他們說原住民。台灣人是講台語的福佬人。

將「國」與「族」掛勾,本身便是愚蠢。單一族群單一文化,在這個多民族又多移民的島上是不可能的,除非──除非法西斯統治者按照過去的皇朝漢人對我們的祖先所做的,洗白一切關於你腳下土地的記憶。

台灣還有人反對異國戀情,更是可笑。台灣從來不是什麼單一民族國家,只有想像的單一,文化的漢族。我們每個人漫長的家族史裡誰沒混過血,聲稱嫁外國人的女子背叛自己民族的,恐怕也不曾對自己身上屬南島族群的近代平埔血統和遠古以降越族血統負過責任。

當單一的中華文化如此宰制台灣社會、拒絕給多元文化博物館以外的空間,這個社會又再度失憶了。征服者寫下歷史,真實的軌跡被遺忘。別說百年以後的事了,現在已有音樂錄影帶拍著1911年的台灣故事,裡頭人物卻穿著旗袍拿著青天白日旗,製作團隊竟不知那時的台灣是日本殖民地。台灣人熟知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的抗日,卻不知我們之中多少人的祖父母有親友是客死南洋的台籍日本兵。誰說人會記取教訓,人最最善忘。

所以,所謂中華文化,不過是我們的根源中的一種罷了。它來到異地,像父親的漂流,而母親的土地將它長成屬於這座島嶼的花。它不是這裡唯一的花,島上原本就長著太多繁花。而另一些晚來的種子也已開了花,它們的顏色同樣繽紛美麗。我們該要說說母親的故事了,便從這裡開始吧,從原住民、從東南亞人、從客家人、從福佬人、從其他各地而來的人──從所有的母親們開始,學著栽養各異的花朵,理解「不同」的價值。

Jul 18, 2013

同志仍須努力

上月底DOMA垮台,美國聯邦法正式擁抱同性婚姻,不再定義婚姻為一男一女之間的契約伴侶關係。日前我為PNN寫了一篇短評,自己轉發一下回來這裡。

同志仍須努力



圖與文 / 劉美妤
台灣媒體又搞錯了,美國並沒有全面合法化同性婚姻。不過,這次法院判決確實是歷史性的一刻:美國最高法院正式宣布《婚姻保衛法案》(Defense of Marriage Act,DOMA)違憲,亦即從今以後,美國聯邦憲法承認婚姻的效力不限於一男一女之間的結合。2013年6月20日,聚集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最高法院外階梯上的所有同志幾乎都激動落淚,DOMA被推翻了,《八號法案》(Proposition 8)也被推翻了,加州的同性伴侶們總算能夠安心結婚。
在加州盯著電視螢幕關注事情發展的同志社群欣喜若狂。長年推動婚姻平權的組織「人權運動」(Human Rights Campaign)領袖查德.葛立芬(Chad Griffin)在隔天晚間打給支持者們的全國性電話座談中描述當時的情景:「我們飛到洛杉磯,好萊塢那裡每個人都上街了,好擁擠。大家都在慶祝這歷史性的勝利。」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資深諮議薇樂莉.賈芮特(Valerie Jarrett)則感性地說:「今天早上醒來,我想著:『我的天啊,今天這個國家已和昨天的國家不同。』」她又說,這是留給下一代的勝利,「孩子們贏得了應有的權利。」
那為什麼還不算全面合法?美國的法律與政治體制有一個基本概念,便是「聯邦」。每個州都是一個自治邦,全部加起來才是美國。在州之上是作為法律最高準則的聯邦憲法,但憲法儘提供大方向,實施細節由各州自訂,因此每個州都有不同的州法。
現在聯邦憲法確定保障同性伴侶擁有與異性伴侶相同的權利了,因此在同性婚姻已合法的地區──十三個州、五個原住民自治區以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同性婚姻所享有的權益和異性婚姻完全一樣。公民的權益包括聯邦法下的公民權和州法下的公民權,如今最難搞的大魔王DOMA垮台了,在這些州,夫夫們和妻妻們可以共同報稅,可以共享財產,有臨終探視權,繼承配偶遺產不用被課鉅額稅款。我如果和美國女孩CCR成婚,可以拿到綠卡。這是美國史無前例的進步。
然而所謂合法,有不同程度的承認。在紐澤西州,同性伴侶可登記為「公民伴侶」(civil union),效力類似婚姻,但權益不及一般的婚姻。在其他三十七個州,同性婚姻依然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禁止,並且不承認婚姻效力。
葛立芬從最高法院裡走出來時,接到白宮打來的電話。「白宮的人員向我們道賀,感謝我們打了這場勝仗,也感謝每一個共同實現這個目標的人。隨後我和歐巴馬說話,討論接下來如何使三十七州的同志婚姻合法化。」他說。
DOMA被判違憲後,美國公民若跑到同性婚姻合法的州成婚,聯邦的層級上承認婚姻,即使居住在尚未合法同志婚的州,仍可享一定程度的婚姻權益。但像社會安全、保險、州稅等部分,依然無法像異性伴侶那般合併享有。
「沒有婚姻權的三十七州,我們要一起更努力的作戰。」葛立芬向全美未合法化州的同志社群喊話:「這是我們新的任務:我們已打了五年的仗,接下來的五年,我們要讓美國所有的州同享同性婚姻權。」

那個週末,6月30日,在同志運動的起點紐約市,今年同志遊行盛況空前。不少民眾舉著「感謝最高法院」、「我們在一起三十年了」、「我們今天結婚」、「跟我結婚吧艾迪」等與婚姻權相關的牌子出席遊行。遊行中也不乏白髮蒼蒼的老年同志伴侶連袂出席,向夾道的群眾揮手,場面動人。
美國在同志平權運動者長年努力下,民間平權意識逐漸覺醒,年輕一代美國人無論性向,多傾向支持同性婚姻平權。在自由派最大城市紐約的街頭,兩個男人擁吻,幾乎沒有任何市民會感到奇怪。雖然全國而言保守派勢力依舊穩固,在同志婚合法的州,已有許多同性伴侶和跨性別伴侶領養孩子、實踐多元家庭。作為前鋒的這些家庭以他們的存在讓周圍的異性戀者理解了:同志家庭不會讓世界變糟。
「很多人移居到可以結婚的州。因為不同的州對婚姻的定義有所差異,現在未合法的州會受到更多的挑戰,更多人會質疑禁止同志婚姻的正當性。」葛立芬說明接下來的運動方向:「我們接下來幾週會在美國各州旅行,遊說同性婚姻合法化。我們會讓這個有利的判決發揮最大效用。」
原先阻礙同性婚姻的DOMA定義婚姻為「一男一女之間的契約伴侶關係」。葛立芬說:「DOMA侮辱了無數在同志家庭中撫養長大的孩子。」在同志家庭長大的這些孩子,也在運動中成為同志婚姻無害於社會的實證。
有此社會共識作為基礎,加上總統歐巴馬公開表示支持同性婚姻,最高法院裡的投票才僅僅以五比四險勝保守方,判決DOMA違憲。如此變動絕非易事,台灣要達到這個階段,社會風氣上還有相當的距離。然而美國的前例,證明跨越社會原先的框架並非不可能。當世界潮流已明顯開始走向性傾向平權,台灣作為亞洲第一個擁有同志遊行的國家,若能在幾年內合法化同性婚姻、成為第一個真正平權的亞洲國家,就不只是「台灣之光」,而是亞洲之光了。




Jul 11, 2013

櫛瓜


距離上次更新網誌竟已三個月。五月底我畢業了,順利取得碩士學位。回顧這近一年的時間,原本立志要每兩三週抽點空寫網誌,想不到真的爆炸到沒法寫,有點空閒時只想睡覺、喝酒、看甄嬛傳......啊好啦其實那東西我兩天就看完了。

總之,現在的生活和爆炸的那十個月差別頗大。搬到可愛多姿的村區居住、沒有每天逼死人的死線相連到天邊、有很多屬於自己的計畫要著手,自由記者(不是自由時報記者,是freelance reporter)的生活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自我時間掌控能力,否則就會虛度光陰,不是沉迷進擊的巨人就是和朋友們派對non-stop,畢竟紐約實在太多好玩的東西了,還是座燒光你錢不償命的城市。

至於標題怎麼會是櫛瓜?因為前面那兩段都是廢話。有了可以自己掌握乾淨程度的溫馨小廚房,加上入不敷出要節省開支,我自煮自食的時間比過去在學時多了不少。最近喜歡上的食材是櫛瓜(zucchini),又稱夏南瓜、西葫蘆,原產於墨西哥。一般市面上的櫛瓜有綠色和黃色兩種,在台灣較不常見,米國超市裡則是必備品,又便宜。這種不起眼的瓜瓜是夏季料理聖品,非常清潤,對呼吸系統不好的人和容易上火的人是很好的保健美食,聽說還能抗癌(唉唷少吃食品添加物最有效啦),但和多數的瓜一樣性質寒涼,腹瀉人別多吃。但重點是它什麼都能做,最有名的料理當然就是南法招牌菜ratatouille(普羅旺斯燉菜),平常切片烤一烤做涼拌、加蕃薯泥或馬鈴薯泥做烤派或煎餅、和洋蔥大蒜玉米炒一炒燉奶油濃湯都很棒,甚至可以做咖哩,反正你怎麼玩它都好吃,削皮不削皮都能吃。

其實櫛瓜也能做中式菜,無論清炒、燉排骨湯、燉豆腐湯、和鹹蛋一起煮,也都很棒。身為一個奶蛋素的融合東西方實驗型廚娘台客留學生,今天我做的是奶油櫛瓜玉米蛋湯(也可以叫雜菜蛋花湯,很台很有力),材料都是米國超市裡的便宜貨,留學生可以多參考,加起來非常好吃喔。

食材:綠櫛瓜一條、黃洋蔥一小顆、紅蘿蔔一條、蘑菇兩朵、玉米罐頭半罐(用整支的新鮮玉米削下來當然更好,只是我現在缺一把大菜刀剁它骨幹熬湯,而玉米罐的好處是方便和有現成的甜甜湯)、青蔥一條、雞蛋一顆、奶油一大塊、鹽、胡椒(我現磨彩色胡椒粒,沒有這東西的話就用粗粒黑胡椒)。

首先洋蔥切碎,紅蘿蔔削皮切丁,和奶油一起放上小煎鍋,中火拌炒到奶油融完,蓋上鍋蓋小火燜熟。同時燒半鍋水、櫛瓜削皮切中等大小塊狀。

等水開了,洋蔥也差不多已經燜軟,把小煎鍋裡的東西全部倒進湯鍋滾,然後放入櫛瓜,蓋鍋蓋。大火煮約十分鐘轉小火,然後放入玉米和蘑菇,加入適量鹽和胡椒。玉米罐頭裡的甜甜湯一起進去味道很好。小火燜十分鐘,趁這時間切好蔥花、打好蛋汁(我順便趁這時間做了義大利麵),然後開鍋,一面倒蛋汁一面攪拌,做出蛋花,蔥花丟進去,開大火,一滾就關掉。

清爽涼柔的櫛瓜很適合配奶油那種溫馨的香味、玉米的甜味和蛋花的滑嫩口感,加上洋蔥、紅蘿蔔和蘑菇的襯底,再加青蔥的香脆,是夏天吃也不會膩的一道湯。




你看到重點了嗎?其實只是玉米蛋花湯加些蔬菜,其中包含櫛瓜。(掩面)

但簡單又好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