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13, 2015

評論之二三事

隨著馬習會過去,獨立評論@天下的撤文煙硝似乎也不再被提起了。那時,平台方未與作者黃丞儀討論便將他甫刊出的文章〈立法院應即彈劾馬總統〉緊急下架,引起撻伐,連串的專欄作者公開聲明退出平台、撤下過去所有文章。張娟芬老師在群組信裡開第一槍,瀟灑告別,以表立場,看到瞬間我也好想學她就這麼帥氣喊退。可是接著,又看見已經非常久沒刊出評論文章、久到我都忘了有獨評專欄的學者跟進,我不禁想:這對早已無心發表的人來說,是不是只是個「完美的契機」?於是猶豫起來。

想了又想,要消除過去的文章,還是有點捨不得,即使這麼說有點敝帚自珍的味道。我不是已立一家之言的專家學者,當初應何榮幸大哥之邀接下專欄,是因為人在美國,有幾年報導與寫作經驗,而有幸得到機會書寫我在紐約的一些社會觀察。這對我而言是初試啼聲,也是梳理自己想法的契機,更感謝獨評給我的包容,讓我想寫什麼都能自由揮灑,即使時常思考不夠縝密、有時回頭看過去的文章感到汗顏,至少在每個當下都努力釐清脈絡,與讀者對話。試著把複雜的事情用淺顯的文字道出,但又不能流於空泛,這並不容易,說實話,我沒滿意過自己的成品,但願在這近兩年來兩週一次的寫作中,也有了些成長。

而正是這份「不足」的體認,令我這三個月來不再動筆。三個月前頭一次曠稿,那天寫的是敘利亞戰爭反映出的國際問題,關於介入與不介入的觀點爭辯。交稿期限時,其實文章已近完成,但無意間看到端傳媒上一篇寫得鞭辟入裡的學者評論,同樣的主題,近似的論點,我一時間就失去完成自己文章的企圖了。想說的,他都說完了,而且說得比我好太多。

於是停了筆,停下來想,我到底為何而寫?為何而評?這個社會需要我的觀點嗎?有時明知是與主流認知/價值觀背道而馳的論點,但正因感到所謂主流的扭曲與輕率,而覺得必須提出;更多時候,評論像是嘔吐物,只因想法積在胸中,不吐不快。獨立評論的好處在於讀者群的複雜性,譬如寫了很左的文章,在這裡可以被很右的人看到。被罵也無妨,每個讀者心中各有評價,若能帶來一些啟發或彼此想法的撞擊,便足矣。

而這樣的複雜性,正是平台上觀點的多元性養成的。這也是為何,我認為獨立評論的撤文事件違反了我心中對它定義的價值。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中立客觀,評論尤其不需要,因為「主觀」,才有「觀點」。有不少平台是立場鮮明的,固然不需因此否定它們存在的價值,也並非無法激起深度的論辯,但我之所以最喜歡獨立評論,就是因為彼此觀點天差地遠的文章都能刊登(雖然偶爾也會看到品質非常低落的投書),各種議題、各種論述直接在同一平台上紛呈,而非大家轉到各自的臉書上隔空交火,我認為是最好的狀態。第一篇對馬習會的重量級評論說立院應該彈劾總統,那就看第二篇、第三篇提出不同的論點。這不是報導,因此作者的觀點不會影響平台本身的性質,反而下架特定言論才會影響平台的性質;如果要以「策展」形式規劃專題,那一開始就該做。

但即使撇開這次爭議事件,我為何而寫?我真的有資格寫嗎?我關心的事情駁雜,時常想做到的除魅,在夾著正職工作兩週一篇這難以沈澱的週期裡、有著時效性的議題評論裡,不夠周延的規劃和研讀,是否自己成了另一種「昧」?

因此,這陣子暫時不再供稿的決定,主要還是來自我對自身狀態的質疑。獨評給了我許多養分,而這兩年間的莽撞書寫,令我看見自己的不成熟。所見、所讀、所思,需要更深入而多方的理解,才算準備好,才能寫出更有意義的文字。

再說,部落格也荒涼了,我該回來種種草。


Apr 11, 2015

關於Free The Nipple(s),兼論媒體亂象

攝/劉美妤

我和鏡子、林郁璇、宋晉儀、王立柔在4/7晚上做了一個小小的攝影計畫,原本沒打算完全公開的。後來4/11晚上,立柔和郁璇那邊的照片改成公開了,於是新頭殼、蘋果、自由接連報導(根據同伴收到的採訪邀請,這件事顯然還沒完),然而每篇報導都犯了錯誤,甚至完全以花邊新聞譁眾取寵、幻想異色作文寫法,不僅扭曲我們行動的本意,更捏造事實。我個人也是新聞工作者,不敢說自己每篇新聞都處理得恰當,但看到現在主流媒體劣化至斯,實在心痛。

講一個很簡單的事實。蘋果的標題下:「太陽花5女將露乳 fb讓步po照」問題是什麼?

 拎鄒罵到去年六月中才回台灣的,在美國是要怎麼參加太陽花啦你做夢也給我有點邏輯好嗎

三一八運動當時,我和立柔都是在一般媒體任職的現役記者,她在臺北跑政治,我在紐約跑社區和NYPD。我們確實向來和社運圈走得近,我和不少社運參與者關係友好,學生時代就參加社運,在評論、雜文與非上班時間也常以個人身份表達對各種抗爭議題的支持,但在抗爭現場,我是以記者身份採訪報導的。如果蘋果連記者和抗爭者的角色都區分不出來,我不知道這篇報導有什麼可信度。



我不知道蘋果記者林志青先生是從哪張照片看出我參加過太陽花學運的,他也還是沒告訴我,可能是來自平行時空的照片吧。他問我是否參與過太陽花學運,如上圖,我很明確地否認了。我們五人的共通點是都有社運背景,但不是三一八。我認識宋晉儀是在國道收費員抗爭的場合,其他人則都是私人聚會認識,但蘋果的編輯顯然根本不在乎事實是什麼,只想把太陽花這三個字放上去。


作為一個新聞同行,我真的很想讓他知道什麼人事物都硬要沾太陽花非常無聊。
台灣是沒有太陽花以外的事情了喔?


他說他都有跟報社反應,但結果顯然事實被當屁。


可怕的是,網友就會一窩蜂的信以為真,並以此大發議論。

改圖更是可怕,我們自己上傳當然沒在打馬賽克的,訴求就是乳頭解放了誰蠢到打馬賽克啊。但這些媒體又要報又不敢挑戰框架,新頭殼擅自打星星、蘋果擅自加色條、自由擅自打馬賽克,都沒有先知會我們的。不好意思,諸位媒體大德,你們很明顯的觸犯了著作權法。你們可是營利事業,刊登我們的攝影作品該付的錢,我都沒跟你們收了,還擅自改,這有點說不過去吧?(還有你們解析度調那麼高真的很遜欸美感都被破壞了,老娘修圖時就調過了好嗎)

不同於新頭殼問都沒問就擅自想像我們的動機,自己臆測當報導的寫,蘋果林志青先生煞有介事地打電話給我們一一採訪,讓我們比較放心。誰知道,出來還是通篇誤解和自創情節。例如,文內說我們「帶紅酒、餅乾,放輕音樂、點蠟燭舒緩氣氛,化解尷尬」,我講得明明就不是這樣啊,我說沒什麼好尷尬耶。我買來紅酒和餅乾就是純粹想吃想喝,誰聚會不吃喝的啊,和舒緩什麼毫無關係,我們並不感覺尷尬。(是說吃了義美小泡芙就會比較不尷尬嗎?)

至於放音樂和點蠟燭,我有可愛的蠟燭,平時就常點,而誰家裡開趴不放音樂啊?還有我放的不是輕音樂,是雷鬼樂!Bob Marley和Manu Chao!老娘超討厭輕音樂!寫小說前先去看看我們like過的音樂類型很難嗎!

然後,我們這次參戰Free The Nipple到底是為了什麼?

新頭殼說法:為了挑戰臉書只禁止貼出女性乳頭照片,而不管男性裸露一事,4位年輕台灣女性 Mei-Yu Liu、鏡子、宋晉儀、林郁璇等人,透過獨立記者王立柔相機,拍攝25張多是黑白的「解放乳頭」照片,並於今(10)日晚間將照片上傳到臉書上。
 (林朝億先生不知道我的名字中文怎麼寫是吧?)

蘋果說法:為抗議臉書限制女性露乳照的審查機制,爭取上空權的「Free The Nipple」(解放上空)活動引起國內廣大迴響,昨傍晚曾參與太陽花學運的5名女生,在臉書公開25張上空合照響應......(中略)劉美妤受訪說,當時因轉貼網站討論男性爭取上空權的文章到臉書,遭停權3天,直覺不公平,才與其他女性友人達成合拍露點照響應的共識。
 (上空就是乳頭解放了到底什麼叫解放上空啊國文老師要哭了)

自由說法:照抄蘋果。(完全沒採訪,我的記者魂很生氣)

事實如下

由於我先後轉貼了兩篇討論上空權的文章遭檢舉,其中第二篇還是從外站(非臉書網站)轉來的,內容是美國男性過去爭取上空權的歷史,我覺得很有趣,也當然不是什麼情色內容,結果臉書檢舉竟然審核通過,我因此被水桶三天,不能發言,變成唯讀模式。因為這件事非常不合理,我和一些朋友也一向認為社會有必要改變對「身體」的觀念,因此決定來弄個上空攝影計畫。(白話:明明沒露也要被罰,那就露吧)

我自己上傳的部分沒有設為公開,這是我4/11凌晨時上傳、對這個計畫寫下的註解:

前幾天,我和鏡子、林郁璇、宋晉儀、王立柔做了一個小小的攝影計劃,算是對Facebook莫名的檢舉制度和禁止裸露的荒謬條款做出回應。身體是什麼?在把「色情」、「猥褻」等字詞強加上女體之前,身體只是身體,只是我們自我的一部份。情欲與身體相關,但裸露的身體便象徵情欲嗎?反之,不裸露的身體就不帶情欲嗎?(再說,有情欲又如何呢?誰沒有情欲?)
更多時候,身體只是自然地存在著,會痛、會哭、會笑、會放鬆、緊繃、作態、玩耍、呼吸、行走、吃睡。如此而已。

我們的照片要表現的也是這個。自然的,不作態的,不色情、不美不醜,不多麼藝術,只是很平常的生活模樣。這就是平凡的女生宿舍姿態,洗完澡出來裸著上身滑手機,天熱了脫掉外衣打電腦,湯屋裡裸裎相對也不尷尬、不互相評價,和穿著衣服時一樣的打打鬧鬧。因為身體,就只是身體,有千百種樣貌,千百種情緒,欲望只是其中小小一種。


這是個對我們四人來說都很美好的經驗,坦然而不帶評價的眼光。沒有誰的身體完美,如同我們的臉也是,但不完美便是一種自然的狀態。我們對彼此誠實,喜歡著這份誠實,以及彼此。

我不希望這個我們自己玩得開心的小實驗,變成媒體譁眾取寵的獵奇新聞,但他們依然毫不猶豫地這麼做了,甚至不惜扭曲事實和我們的用意、修改我們的照片、或完全不徵詢授權。


這就是台灣現在主流媒體的生態,而群眾隨之起舞。所以,唉又說回來,我才要投入媒體改革的,不是嗎?


攝/劉美妤

攝/劉美妤


我們原本的模樣,就只是如此。如果媒體不想看見、不想讓人看見、也不想稍微去思考我們為何做這件事,那為何要報導?除了譁眾取寵、用腥羶色的標題騙點閱率,還有什麼?而這樣的話,又還配稱做媒體嗎?